三類工廠常見事故及損害評估與復原指南

工廠作為儲存與生產貨物的工業場所,人員與機械設備持續運作,因此事故風險極高。
工廠最常見的三類事故
- 火警事故
肇因:
• 電路短路—源於老舊電器或線路、不合格設備與機械、延長線超載,或濕氣引發的短路。
• 化學反應—部分化學物質可能發生反應並引燃,或化學物質洩漏導致自燃。
• 熱量積聚—發生於持續釋放熱能卻通風不足的區域,最終引發火災。
• 自然災害—例如易燃物質存放區域遭雷擊。
• 疏忽行為—產生火花的危險操作或危險物質儲存不當。
火災損害影響包括:
• 人員傷亡—因火焰、高溫及有毒煙霧造成傷害,包含長期呼吸系統後遺症。
• 建築物與財產損毀—可能無法修復。
• 營運中斷—復原期間生產與營運暫時停擺。 - 化學品洩漏
成因:
• 儲存槽與容器損壞—如管線閥門破裂腐蝕、老舊管路或閥門鬆脫導致滲漏。
• 安全設備失效—壓力控制系統或通風系統故障引發壓力積聚,導致儲槽爆炸。
• 化學品處理知識技能不足—搬運、儲存或包裝操作不當造成洩漏。
• 溫度過高—導致部分化學品膨脹,在容器內形成高壓而引發爆炸。
• 地震—震動可能損壞化學品管線、儲存槽或廠房結構,造成洩漏。
化學品洩漏的影響包括:
• 急性疾病與死亡—吸入或接觸有害物質可能導致嚴重刺激、體內毒素累積、呼吸衰竭甚至死亡。
• 營運中斷—事故處理導致業務停擺,造成收入與客戶流失。
• 聲譽損害—損害組織形象與公信力,導致利益相關者及周邊社區信任崩潰。
• 復原成本—含受污染區域清理除污、化學處理及設施復原費用。
• 罰款與訴訟—除賠償成本外,企業主可能面臨法律責任與財務處罰 - 水損
成因:
• 水管理系統故障—如水管爆裂或灑水系統失靈,導致機械與電氣設備受損,並增加黴菌滋生風險。
• 自然災害—暴雨或風暴引發洪水,嚴重損毀建築結構與機械設備。
• 受污染洪水—將化學物質帶入工廠儲存的原料與化學品,導致損壞與污染。
水損影響包括:
• 財產損失—原料、產品、重要文件、機械及電氣設備受損,並伴隨短路風險。
• 結構惡化—洪水導致鋼結構腐蝕,甚至可能引發建築物倒塌。
• 營運中斷—復原期間停工導致收入損失與額外支出。
事故後損害評估初步指引
步驟一:封鎖現場
防止進一步損害,為救援與評估團隊建立安全環境。
步驟二:初步記錄
為保險理賠提供證據、為復原團隊建立參考數據,並支援根本原因分析以防範未來事故。
步驟三:分類可見損壞
協助優先處理復原工作,並支援精準的初步成本估算。
專業損壞評估為何至關重要?
隱藏性損壞指災後未立即顯現、但若未經專家評估復原將造成長期影響的廠房結構或系統損傷。例如:
- 內部結構損壞
- 化學污染
- 電子設備腐蝕
- 黴菌損害
- 受損管線
專家運用先進工具與技術進行損害評估
先進檢測技術應用
專家運用專業工具與技術識別及評估隱藏損害,包括:
- 熱成像攝影機
- 電子濕度計
保險理賠報告的可靠性
由資深專家提供完整詳盡的損害評估報告,確保保險公司能公平透明地評估賠償金額。
災後工廠復原重建是重大挑戰,精準的損害評估至關重要。
因此委託專業損害評估服務,不僅有助保險理賠流程,更能從源頭提升安全標準並解決潛在長期問題。 若您正尋求災害復原專家,BELFOR憑藉全球標準的經驗與專業素養,隨時為您提供諮詢服務及高效復原規劃。